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稳就业任务艰巨繁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强调要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相 关工作,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就业。国务院要求千方百计加快恢复和稳定就业,强调要特别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各级团 组织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 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作为共青团服务大局的重要切入点,创新方式、突出重点,迅速启动实施共青团“千校万岗冶线上就业服务季活动,多措并举促进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截至目前,全团共举办招聘活动 361 场,累计20.4万个企业提供岗位647万个,参与学生超过403.8万人次,帮助至少8. 6 万名大学生实现就业。 相关工作得到各地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河北、吉林、浙江、福建、 云南、贵州、西藏、甘肃等省 (区) 委、政府领导分别对团省(区)委相关工作作出批示、予以肯定。
一、挖掘内生资源, 广泛募集岗位
各地各级团组织充分挖掘共青团 “ 朋友圈冶 资源, 广泛募 集岗位, 增加岗位供给。江西积极整合各级青联、青企协、各高 校校友企业等资源, 通过青创团工委、 国资委团工委等, 组织 1200 余家省内外知名企业提供就业岗位 8. 5 万个。 西藏动员全区 青联组织、青企协、青创联盟、青年文明号等团内资源积极征集就业岗位, 推送就业信息 46 期, 发布就业岗位14万个。吉林深入挖掘青联、 青企协等团属资源, 动员 5639 家企业累计发布招 聘岗位 15. 4 万个, 涵盖互联网、 汽车、 医药、 制造、 教育等多 个领域。 浙江摸排省市县三级青企协会员、青联委员等企业用工 需求, 建立企业招聘信息数据库, 目前共有 3584 家企业入驻, 发布2.3万个岗位, 总用人需求超 21 万, 形成了就业精准帮扶 和助企复工复产的双向互动机制。
二、整合社会资源, 拓展岗位来源
各级团组织切实当好企业与青年之间的 “联络员冶 、 “服务员冶 , 加强与央企、 国企及头部民营企业的沟通合作, 募集就业岗位, 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选择。 团中央示范带动, 联合阿里巴巴、浪潮、 碧桂园、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集团等知名企业为 大学生募集岗位14.6万个。 上海联合中智上海经济技术有限公司, 募集 3090 家央企、 外企等知名企业的岗位超过 15 万个。 福 建各级团组织汇集 3314 家企业累计提供 5 万个优质岗位, 吸引 近 4 万人次投递简历。 山东聚焦本地 “十强冶 产业、支柱产业发 展以及复工复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共征集 4343 家企业的岗位 11. 8 万个。 四川、 重庆打造双城青才计划, 重点面向高新技术 产业园区、 经济开发区等园区企业募集岗位, 已发布两批岗位共 计 10. 1 万个, 为川渝两地大中专毕业生和企业提供供需对接 服务。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 搭建对接平台
各级团组织积极适应疫情防控形势要求, 以线上就业服务为 契机, 着力加强服务青年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团中央上线 “团 团微就业冶 官方就业服务平台, 实现解读就业政策、 线上指导 课、 发布岗位信息、 链接各省级团委信息平台等综合服务功能。 各地通过自主开发、 改造现有平台、 依托社会资源等方式, 打造 具有本地特色的服务青年就业平台。 浙江建立 “ 亲青创冶 云平 台, 江西搭建 “ 洪青云聘冶 平台, 四川开发 “ 求职团团帮冶 小 程序, 吉林打造 “ 吉团团就业帮冶 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贵州开 发 “团团职通车冶 小程序, 辽宁开发 “ 青创助力冶 小程序等。 截至目前, 各省级团委建设团属就业信息平台 12 个, 汇集就业 信息、 整合就业资源, 努力实现毕业生线上求职 “零冶 距离。
四、加强社会合作, 扩大服务覆盖面
各级团组织加强与第三方就业服务机构的合作, 利用其岗位 密集、 平台便捷的特点, 充分发挥团组织直接联系青年的优势, 着力促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 团中央青 年发展部与智联招聘合作, 在全国范围内联合举办线上招聘会, 目前已举办 110 场, 6. 2 万家企业提供 353 万个就业岗位, 51. 6 万名学生投递简历 135 万份。 广东联合 “南方人才网冶 、 “兼职 猫冶 、 “易展翅冶 等专业招聘服务网站, 面向全省高校分层分类 举办专场线上招聘会, 已动员企业 7484 家, 提供就业岗位 22. 2 万个, 总浏览量超过 214 万。 江苏依托 “U+展翅冶 就业服务平 台, 开展春季共青团大型线上招聘会, 累计募集就业岗位 4. 3 万 个。 甘肃联合 “ 甘肃人才网冶 因地制宜为青年就业提供服务, 累计吸引 605 家用工企业, 提供就业岗位 3. 6 万个, 求职者浏览 点击量 23. 2 万人次, 初步达成签约意向 2509 人。
五、发挥基层作用, 畅通岗位送达
挖掘和汇聚岗位信息是基础, 将岗位信息及时送达毕业生是 关键。 各级团组织充分发挥团属新媒体的传播优势, 依托基层团 组织, 通过更加扁平化、 便捷化的方式将岗位信息及时有效送 达。 团中央示范带动, 制作微信推送、 海报、 漫画、 短视频等新 媒体产品, 让基层团干部 “ 动动手冶 就能将岗位信息、 就业资讯、 就业指导内容等直接推送至学生手中。 福建把新媒体作为服 务青年就业的重要渠道, 通过团省委、 省学联、 新闻媒体、 各地 市团委和高校团委全转发、 全覆盖模式, 每场招聘会招聘信息阅 读量均超过 10 万。 江西依托团属新媒体, 开设 “千校万岗·职 为你来冶 专栏, 第一时间将就业岗位精准送抵校园、 直达高校毕 业生。 山西在持续拓展招聘岗位的同时, 对已有岗位资源进行梳 理, 按照工种、 学历等条件精细化分类, 有针对性地向高校发布 岗位信息。
六、线上精准指导, 促进能力提升
线上求职的新方式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求职能力带来新的挑 战。 调研显示, 学生普遍反映缺少线上求职经验、 求职形式陌 生、 处理线上信息能力差等。 针对这一情况, 各级团组织依托团 属新媒体矩阵, 围绕形势解读、 面试技巧、 简历制作等求职关键 内容, 录制、 直播相关课程, 帮助学生提升线上求职成功率。 团 中央邀请知名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 高校资深就业指导教师等, 上线 “抖音冶 就业指导直播课 18 场、 录制视频课 94 期, 累计浏 览量 2611 万人次。 河南动员省内知名企业、 知名高校提供既有 课程或录制课程, 选取优质课程持续发布, 目前已推出 15 节录 播课程、 4 节直播课程, 观看达 10 万人次。 辽宁上线就业指导 课, 涵盖职业心态、 思维模式、 沟通呈现、 办公技能等方面共计 36 门课程。 宁夏制作 11 期就业指导课, 引导毕业生调整就业心 态, 明确求职方向。 内蒙古开展 17 期线上 “团团就业帮冶 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 累计 38. 2 万人次在线观看。
七、突出重点群体, 开展精准帮扶
团中央统筹协调、 示范带动, 重点面向湖北籍和湖北高校毕 业生开展就业服务, 协调动员 70 余家央企、 近 80 家头部民企和 1. 1 万家中小企业, 为湖北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 56. 4 万个; 统筹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广东、 四川等地团组织与湖北点对点 对接, 开展跨省就业帮扶, 10. 6 万名湖北大学生投递简历 27. 2 万份; 做好染疫青年就业帮扶工作, 推荐就业岗位、 提供就业信 息、 给予就业补助、 开展就业培训。 各地突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 毕业生, 深入推进 “ 就业 10 万+冶 行动, 通过结对帮扶、 精准 对接、 跟踪服务等方式, 去年以来累计帮助 11. 6 万名贫困家庭 学生实现就业。 重庆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 抗击疫情一 线医护工作者子女、 家庭成员或本人曾感染疫病的毕业生提供就 业服务, 发动各高校、 各职业院校、 各级团委机关等 700 余个团 委 (总支、 支部) 开展就业结对帮扶。 四川逐一摸排全省 2020 届、 2021 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 建立结对帮扶台账, 精准 提供就业服务, 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贫困家庭毕业生 1300 余名。 吉林面向困难家庭学生, 动员高校全面摸清底数、 排查就业需 求, 组织团干部为 1733 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提供 “一对一冶 精准服务, 将就业信息及时 “ 点对点冶 通知到受帮扶学生。 宁 夏关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 零就业家庭毕业生, 动员 172 名高校 专职团干部联系帮扶 1624 人, 积极帮助他们对接企业、 实现人岗匹配。 河北组织 590 名团干部 “ 一帮一冶 结对帮扶 2027 名建 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实现就业。 云南向受疫情影响青年和 2020 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每人推荐 1 个就业岗位、 2 条有价值 的就业信息。 河南组建调研组先后对省内 6 所大中专院校进行实 地调研走访, 制定实行每名团干部与 3—5 名建档立卡学生建立 点对点、 常态化的联系服务机制。